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课题。作为“山东省食用菌生产先进乡镇”,齐河县大黄乡立足实际,遵循规律,走出了一条科研化、合作化、园区化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让食用菌生产由“露天时令化”转变为“工厂周年化”,较好地解答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课题。
创立食用菌研究所,金针菇菌包单产量居全国第一
大黄有食用菌生产的传统。以前,大黄食用菌生产是露地、大棚、小作坊式的粗放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很大,菇农收入不稳定。近几年来,大黄乡党委、政府从食用菌的科学技术研发入手,突破条件制约,全乡食用菌生产实现了快速增长。
培养科研队伍,建立示范基地。大黄聘请了山东省食用菌站庞茂旺站长和省食用菌协会宫志远会长为常年技术顾问。创立了山东大黄食用菌研究所,由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万鲁长兼任所长。
发挥食用菌龙头企业的科研主体作用,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培育科研队伍3支,中高级科研人员23名。康瑞食用菌科研队伍研发的新品种姬菇工厂化栽培在全国是第一家,研发的“鲁金3号”金针菇菌包单产量居全国第一。天智食用菌科研队伍研发的工厂化栽培鸡腿菇技术在全省首屈一指。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了大黄食用菌规模产业园的快速崛起。2011年,山东省食用菌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大黄食用菌规模产业园。
创新组织经营模式,“合作社”跻身全国十佳
针对全乡种植户“小、散、弱”的实际,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大黄积极组建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推行统一标准品种、统一标准指导、统一标准建设、统一标准检测和统一标准销售服务,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新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合作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职能,为食用菌生产建设提供组织、人员和技术保障,他们还成立了绿源土地流转合作社,对土地进行流转,确保了规模化生产需要。目前全乡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家,带动农户1000余户,共栽培食用菌760万平方米。
大黄乡瑞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为社员提供“四统一”服务,探索出了“采购、种植、管理、收购、销售”一条龙市场化运作模式,带动农户326户,各类菇棚387个。
目前,“瑞源”合作社还承担了2011年山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果菜产业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3935.11万元,新建食用菌产业园一处,繁育基地一处,生态循环农业一处。今年9月,在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全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会议上,该合作社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十佳专业合作社。
打造全产业链型园区,冲击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强乡镇
为了推动食用菌生产转型升级,大黄以园区化为主要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打造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食用菌产业高地。
乡里聘请山东省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了2000亩的食用菌规模产业园,新投资300多万元,完善园区内水、电、路、网、绿化等配套设施,还争取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果菜产业项目的支持,搭建暖巢待凤栖。目前,已引进益生园食用菌有限公司、天智食用菌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其中已投产10家。仅依靠区内企业,就可完成从食用菌菌种研发、实验、栽培到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式生产。园区建成达产后,年可栽培食用菌760万平方米,总产量达1.5万吨,总产值可达3.2亿元,可安置劳动力5000余人,人均增收4800元,成为长江以北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的层架式、智能化金针菇栽培基地。今年10月,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暨两区同建现场会议与会人员观摩了产业园,得到了市县领导充分肯定。
高标准园区建设,为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和“三品”认证夯实了基础。目前,大黄乡先后注册了康瑞源、龙涎、益生庄园、天智等商标12个,“三品”认证8个,其中有机认证2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认证4个。
凭借响当当的有机、绿色品牌,大黄食用菌销售“攻城略地”,畅销北京、天津、河北及东三省等58个大中城市,其中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黄食用菌牢牢占据食用菌品牌前三甲。
“将食用菌产业链条上游向高端延伸,培育出特色产品;中游做好规模扩张,吸引更多农户参与;下游伸展触角,做好销售文章,才能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到更高层次。”乡党委书记汪志刚说。“现在,大黄正在积极申报中国食用菌之乡,并力争用2年时间跻身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强乡镇,使食用菌产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