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毛木耳的人防地下室栽培法,这种栽培法,产量如此之高!

2019-10-24 11:060百家号
       我们今天来说说毛木耳的人防地下室栽培法:人防地下室温度比较恒定,其温度变动波辐较少受外界自然气温的影响,常年保持在18~23℃之间,在此温区其较适合毛木耳菌丝生长并基本上能达到毛木耳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要求。因此,在条件适宜的人防地下室内可考虑进行周年栽培。据有关生产经验介绍,6~9月是地下室栽培毛木耳较理想的季节,在这段时间内,地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均较适合毛木耳的生长;11月至翌年3月则生长较差,主要是空气较干燥,湿度不易维持,会影响耳基的形成。
       地下空的选择与改造人防地下室多设在距地面310米以下,有单巷通道式和多巷回廊式,前者通风条件好,死角少。选用地下室栽培毛木耳,应根据地下室的不同类型,将主道和斤、室统一规划,分别作为发菌培养和出耳场所,并根据毛木耳的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对地下室进行必要的改造。地下室的进、出口通道,主干道一般通风条件较好;地下室内一般设有竖井,上面建有拔风筒,可利用拔风筒高低位差所形成的风压进行自然通风。在支道和厅、室内,通风条件较差,容易出现死角,且湿度过大,故应增添通风机械,以解决毛木耳生长对新鲜气体的需要和排潮。
       大型地下室应采用离心式通风机,其特点是风压高,风量小,送风运程远。中、小型地下室可采用轴流式通风机,其特点是风量大、风压低,送风距离短。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地下室,可选用风量为1500~2000立方米/小时的风机;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地下室,可选用通风量为1000~1200立方米/小时的风机;200平方米以下的地下室,在进、出口各装一台轴流式排风扇即可,风量为500立方米/小时。地下室除进、出口有部分散射光外,一般都备有照明系统、但应根据生产需要对光源的分布进行适当调整。在主道内,每隔3~5米要装1只100瓦普通白炽灯泡;在支道、室内,每12平方米要装1只40瓦白炽灯泡。毛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不具向光性,但光源分布要均匀,采用顶灯或壁灯均可,光照强度控制在40~500勒克斯。
       地下室的发菌室要具备一定密闭条件,以便冬季气温降至10℃左右时,可采取通入蒸汽等方法,以提高室温,使菌丝能在适宜温度下健壮生长。地下室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检查,要做好防水堵漏工作。滲水严重的地下室不宜栽培毛木耳。地下室在使用前,还要按常规方法,进行严格地场地消毒处理。栽培管理为便于生产操作和减少污染源,培养料堆制发酵、配料、装袋、灭菌等工艺在地面完成,将灭菌后的耳袋放入周转筐内以小车送入地下室,在地下室接种、发菌并进行出耳管理。发菌管理根据地下室的宽度,将接种后的耳较分行排列在铺有垫板的地面,4米宽的地下室,可堆成3行;2~3米宽的地下室,可堆成2行,堆高1~1.2米。上堆的方法,温度低时可采用柴堆式,温度高时可采用“井”字形。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设专用层架,根据温度情况,分别集中在中、下层或进行分散性堆放发菌。为降低生产投入,减少能耗,尽可能利用18度以上自然温度发菌,除非有必要,则采用干热加温方法以提高培养温度。因此,发菌室温度不宜过大,可分隔成若干20~40平方米的小间。地下室发菌适于毛木耳菌丝的暗培养,为便操作管理,室内可设红光灯泡,有微弱光照即可,红光对毛木耳菌丝生长还有一定促进作用。发菌期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以下,地下室往往湿度过高,可采用抽风方法达到通风、排潮的目的。
       发菌期间要适时翻堆,一般在10天左右翻雄一次,使发菌整齐一致,提高发菌质量。对污染严重的耳袋,要移到地面处理。菌丝在袋内长满,约35~45天,然后进行催耳、出耳管理。催耳方法催耳可在发菌室或出耳场进行。菌丝在袋内长满后,可将袋口松动,继续培养7天左右,不要过早地给予光刺激,使菌丝积累更充足的养料,可使原基分化健壮、整齐。1周后开孔催耳。地下室适于采用菌墙式栽培或吊袋栽培,因此开孔的部位不同。
       采用墙栽法,在袋门的一端开2个“v”形出耳孔即可,吊袋法则需在菌袋周壁均勺地开6~8个“V”或“+”字形出耳孔。耳袋开孔的方法和要求可参看前面的介绍。为有利于保湿和原基分化整齐,开孔后不宜急于上架,仍采用柴堆式或“井”字式堆码,并加盖薄膜。并将袋堆置于白炽灯光下进行光诱导,并启动抽风机,但风量不宜过大,同时向空中、地面和墙壁喷水,使相对湿度提高到90%,以利原基分化。
       一般经3~7天,开孔口内出现大量原基,出耳管理,出耳土架方式有两种,采用菌墙法,要用水泥柱或木棍作立柱,按前述墙栽法上堆,要注意菌墙的稳定性,菌墙的堆放要按地下室长度方向延伸,以利操作管理。采用吊挂法,用膨胀螺钉将8号铁丝固定在地下室两壁的墙上,并按一定距离系上尼龙绳,用“S”形铁丝钩将耳袋吊挂在尼龙绳上。毛木耳的人防地下室栽培法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观看,喜欢的话记得点点赞哦!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