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图书首页 图书分类 切换频道

【图书推荐】中国茯苓:茯苓资源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2024-09-30 11:080

中国茯苓:茯苓资源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 编者:王克勤,黄鹤

· 出版发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茯苓的生物学研究,栽培技术研究,采收加工技术研究及茯苓化学成份与药理作用研究。具体包括茯苓的栽培环境,栽培技术,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采收,产地加工,贮存与养护,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药材质量现代化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等。

主编简介

王克勤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职业药师,曾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员地道药材GAP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湖北省经信委专家组组长、中国天然药物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顾问、湖北省中药技术创新联盟顾问、中国中药协会茯苓专委会顾问、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顾问,《中药材》《中国现代中药》《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编委。主持、参加国家及湖北省茯苓等中药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2项。其中获得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茯苓诱引栽培方法”和“茯苓袋料栽培方法”技术发明专利2项。主编出版《中国茯苓资源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茯苓栽培》《中国常用中药材》等6部,参编《中国食用菌栽培学》《中国药用真菌学》等18部。发表论文60多篇,主持茯苓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及湖北省地方标准2项,荣获2001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贡献奖”,2008 年“湖北省食用菌协会终身成就奖”,2009年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周年先进个人”,2014年“中国菌物学会茯苓研究终身成就奖”,2023年“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产业突出贡献人物奖”。

黄鹤

武汉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毕业,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茯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长期从事中药资源和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研究等工作。主编《中国茯苓茯苓资源与规范化基地建设》专著,参加《神农架中药资源图志》等多部专著的编写。主持、参与制定了《茯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以及《巴东玄参》《巴东独活》《中药材茯苓生产技术规程》和《中药材木瓜种苗繁育技术规程》等十余项省地方标准。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重大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10余项,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目录

第一篇 茯苓资源与规范化种植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茯苓本草考证与物种溯源

一、本草考证

二、物种溯源

第二节 茯苓资源分布与野生道地产区形成

一、野生资源分布与采收利用

二、本草记载的茯苓产地

三、野生道地产区的形成

第三节 茯苓栽培历史与产区迁延

一、探索栽培期(南北朝至明代初期)

二、规模栽培期(明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

三、引种推广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末)

四、规范化种植启动期(20世纪末至今)

第四节 茯苓栽培技术传承与创新

一、菌种的研制

二、菌核定点培育的“诱引栽培”技术研究

三、代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第五节 我国茯苓产业发展现状

一、野生资源产量与栽培产区现状

二、生产栽培现状

三、应用概况

四、产业发展现状、前景与对策

第二章 茯苓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茯苓分类学地位与形态结构

一、分类学地位

二、形态结构特征

第二节 茯苓生态环境与生活条件

一、生态环境

二、生活条件

第三节 茯苓生长发育特点与生活史

一、交配型的探讨

二、生长发育特点

三、生活史

第三章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第一节 茯苓化学成分

一、三萜类

二、多糖

三、甾体类

四、其他类

第二节 茯苓药理作用

一、免疫调节作用

二、抗肿瘤作用

三、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四、保肝作用

五、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

六、抗菌、抗病毒及抗炎作用

七、降血糖及降血脂作用

八、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九、其他药理作用

第四章 茯苓规范化种植基础研究与实践

第一节 茯苓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一、种质资源现状调研

二、主产区栽培菌株遗传相似度的研究

三、主要栽培菌株室内观察及大田栽培研究初探

第二节 茯苓菌种制备基础研究与应用

一、母种培养基的筛选与确定

二、母种组织分离最佳部位筛选与确定

三、湖北主要栽培菌种的筛选与确定

第三节 茯苓规范化种植基础研究与应用

一、菌核定点培育的诱引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适宜种料比的筛选与确定

三、最佳采收期研究与确定

第四节 茯苓药材产地加工基础研究与应用

一、不同加工方法药材质量比较分析

二、产品烘烤加工干燥

三、药材商品保质期的研究与确定

第五节 茯苓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与提升

一、《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茯苓标准

二、茯苓规范化种植药材质量标准(为企业制订标准提供的依据)

三、茯苓规范化种植药材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第五章 茯苓规范化种植与产地加工

第一节 茯苓菌种制备

一、专用术语

二、菌种厂

三、母种的分离与培育

四、原种的制备

五、栽培种的生产

六、菌种的储存与养护

第二节 茯苓段木坑穴栽培生产技术

一、培养料的准备(备料)

二、栽培场地的准备(备场)

三、栽培菌种准备(备种)

四、栽种(接菌)

五、植入诱引

六、田间管理

七、病虫无害化防治

八、采收

第三节 茯苓其他栽培模式生产技术

一、树蔸原地栽培生产技术要点

二、袋料栽培生产技术要点

三、松毛栽培生产技术要点

第四节 茯苓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场所和加工厂

二、加工人员

三、发汗回润加工技术

四、冷冻刨制加工技术

五、蒸制加工技术

第五节 茯苓商品规格与包装储存养护

一、药材商品及规格等级

二、包装

三、储存

四、商品养护

五、运输

第二篇 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与GAP认证

第六章 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第一节 我国茯苓生产基地的形成与发展

一、野生茯苓的采收与贸易

二、生产基地的形成与转制

三、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的目的与现状

第二节 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要点

一、规范化种植基地的选建

二、基地环境质量检测

三、产地茯苓野生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措施

四、基地产区对松树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措施

五、栽培物种鉴定

六、繁殖材料优选、规范与种质资源圃(库)建设

七、种源繁育基地建设与审批

八、产地(初)加工厂的选建与规范

九、储存仓库建设与规范

十、质量检(监)测室、留样室建设

十一、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研究与建立

十二、生产质量管理规程(SMP)的建立

十三、药材质量标准(企业标准)的制订

十四、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生产质量监控

第三节 通过认证的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

一、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英山茯苓基地

二、九州通医药集团湖北罗田茯苓基地

三、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靖州茯苓基地

第七章 GAP认证的试行与取消

第一节 GAP工作概述

一、我国实施GAP的背景

二、实施GAP的目的意义

三、我国GAP的试行发展历程

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概述

第二节 中药材GAP认证

一、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要点

二、GAP认证现场检查程序

三、认证检查评定的主要内容(以茯苓基地认证为例)

四、GAP认证现场检查的后续工作

第三节 GAP认证的取消及后续工作

一、我国中药材GAP认证(试行)实施概况

二、对我国试行GAP认证的不同认识及表现

三、我国取消中药材GAP认证的原因与后续工作

第三篇 茯苓规范化种植创新技术研究

第八章 茯苓良种选育研究

第一节 茯苓杂交育种技术探讨

一、杂交育种遗传学基础研究

二、杂交育种技术探索

第二节 原生质体技术在茯苓育种中的应用

一、试验材料

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

三、原生质体技术提纯复壮

四、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第九章 茯苓清洁生产种植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应用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二、农业清洁生产(种植)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三、国内外清洁生产发展历程

四、农业清洁生产(种植)的必要性

第二节 茯苓清洁生产(种植)研究

一、病虫害发生与为害情况调查

二、病虫为害程度与症状

三、病虫无害化综合防治措施

四、低毒速降农药防治茯苓虫害技术研究

第三节 茯苓清洁生产(种植)技术规程制订

一、主要病虫无害化种植技术体系的建立

二、清洁种植技术规程的提出及实施

三、湖北省地方标准《茯苓清洁种植技术规程》

第十章 茯苓代料栽培初探

第一节 茯苓代料栽培的探索与研究目标

一、现行栽培方法及弊端

二、代料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

三、代料栽培的技术原理及研究目标

第二节 茯苓代料栽培初次研究概况

一、培养料配方筛选试验

二、栽培菌袋不同装量研究

三、菌袋单栽与联栽试验观察

四、二种不同栽培棚室模式试栽菌袋的探索

五、夏栽与秋栽代料菌袋栽培对比研究

六、多季节玉米套种栽培试验探索

七、棚室层架代料栽培研究

八、发酵料栽培试验

九、代料栽培茯苓质量研究

第三节 茯苓代料栽培的重复研究

一、技术路线

二、代料栽培培养基组方优化重复研究

三、混料均匀设计法优化茯苓代料栽培组方研究

第四节 茯苓代料栽培的作用意义与应用前景

一、代料栽培的作用意义

二、代料栽培应用前景展望

第十一章 茯苓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茯苓调节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有效物质部位的筛选

一、调节免疫功能物质部位的筛选

二、抗肿瘤有效物质部位的筛选

第二节 茯苓有效物质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一、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二、多糖化学结构的研究

第三节 茯苓有效物质部位和有效成分的药效学研究

一、有效物质部位的药效学研究

二、有效成分的药效学研究

第四节 茯苓三萜类物质的血清药物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三萜类物质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二、三萜类物质主要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三、讨论

第五节 茯苓三萜类物质和两种甾体皂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一、三萜类物质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二、主要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第十二章 茯苓药材质量现代化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

第一节 茯苓药材中主要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一、药材产地

二、主要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三、主要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二节 茯苓药材中主要功效成分含量测定

一、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二、总三萜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第三节 茯苓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一、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二、色谱条件

三、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评价

第四节 茯苓药材中多种三萜化合物定量分析

一、试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第五节 茯苓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十三章 茯苓液体发酵的研究与应用

第一节 茯苓液体发酵研究应用概况及发展前景

一、液体发酵技术

二、发酵法制备茯苓多糖

三、多糖的生物修饰

第二节 液体发酵技术在茯苓原种扩制领域的应用

第三节 液体发酵技术在茯苓产品研发领域的应用

一、菌丝体液体培养

二、发酵法制备羧甲基茯苓多糖

三、羧甲基茯苓多糖抑菌活性的测定

附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含茯苓的中成药

2 茯苓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3 总三萜含量测定方法

4 茯苓栽培常用松树的形态特征及检索表

5 茯苓栽培禁用农药与可用农药参考名录

6 茯苓药材商品仓储害虫及其成虫检索表

7 湖北省罗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保护茯苓野生资源及产区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9 湖北省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10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1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12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

13国务院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0号)337

1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有关事宜的公告

15茯苓致病病原菌

16为害茯苓的白蚁

17为害茯苓的害虫茯苓喙扁蝽

18湖北省地方标准《茯苓清洁种植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后记

茯苓实景照片集萃

中国茯苓 茯苓资源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zip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